iT邦幫忙

1

Day 4:資安與隱私權的關係(GDPR、個資法)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在數位時代,資訊安全與隱私權的議題緊密相連。資安的核心目標是保障資料的 CIA 三要素(機密性、完整性、可用性),而隱私權則著重於「個人資料不被濫用」。若缺乏適當的資安措施,個人隱私往往最先遭到侵害。

隱私與資安的交集
• 資安不足 → 隱私外洩
例如企業網站遭駭客入侵,若未妥善加密,使用者的姓名、電話、信用卡資訊可能被洩漏。
• 過度收集 → 隱私風險
有些服務過度蒐集使用者資料,即使有資安保護,仍可能被不當利用,造成隱私疑慮。

因此,隱私保護與資安防禦必須並行,兩者缺一不可。

相關法規
1. GDPR(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)
歐盟於 2018 年實施的《一般資料保護規則》,規範了企業在蒐集、處理、儲存個人資料時的責任。
• 使用者有「被遺忘權」(Right to be Forgotten)。
• 資料蒐集必須有明確目的,且須經當事人同意。
• 若發生資料外洩,必須在 72 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。
2. 台灣《個人資料保護法》(個資法)
規範政府與企業在處理個人資料時的義務,例如:
• 使用者有權要求查詢、更正或刪除個資。
• 機關與企業必須建立安全維護措施,避免個資外洩。
• 違反規範者,可能面臨行政罰鍰或民事求償。

結語

資安是「技術防護」,隱私是「個人權益」。兩者的關係就像是硬幣的正反面:只有在技術措施與法律規範相輔相成的情況下,使用者的資料才可能獲得完整保障。

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